行业动态

《湖北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亮点解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1-26浏览次数:425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许克振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省政府出台了《湖北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经过5年努力,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超过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超过43%,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36%左右,成为优化全省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支撑。
服务业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重点,把发展服务业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突破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完备、生活性服务业丰富繁荣、新兴服务业优势突出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实现我省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武汉市发挥龙头和核心作用,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大力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型生活性服务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襄阳、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壮大,以现代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增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其他城市围绕做大服务业经济总量,大力发展优势服务业产业,促进全省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各异、错位发展、联动互促的服务业多点支撑格局;县域服务业因地制宜,培植各具特色的服务产业,围绕“一主三化”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向农村流动,大力发展农技、农机服务业,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到2015年,建成中部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平台,全省服务业总量实现倍增、布局相对集中、结构明显优化、功能大幅提升、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成为优化全省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支撑。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超过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超过43%,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力争达到36%左右,重点推进基础条件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金融、物流、信息、旅游、文化、商务等6大现代服务业产业。
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
围绕湖北“两圈一带”战略,重点规划建设一个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两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区、三个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一个现代服务业核心区——武汉。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为依托,突破性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武汉集聚。发挥武汉市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黄石、鄂州、咸宁、黄冈、孝感、仙桃、潜江、天门8市以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两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区——襄阳、宜昌。以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为载体,以“襄十随”(襄阳、十堰、随州)城市群和“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城市群为支撑,建设承接武汉核心区、辐射带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两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区。
三条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武鄂黄冶金建材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围绕钢铁、有色金属及深加工、水泥、新型建筑材料、林特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沿形成以武汉为核心,向鄂州、黄冈、黄石和咸宁等地辐射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
武襄十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化纤﹑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形成以武汉为核心,向孝感、随州、襄阳、十堰等地辐射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
武荆宜化工纺织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围绕化工、纺织服装及无纺布、电力及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形成以武汉为核心,向仙桃、天门、潜江、荆门、荆州、宜昌等地辐射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
突破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在更高层次的融合,推进金融、信息、科技、商务服务向制造业融资、研发、管理等领域渗透;推进现代物流业向制造业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领域渗透。
金融服务业。发展方向:加快将武汉打造成中部地区和长江中游的金融中心,显著增强全省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围绕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现代物流基地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物流圈、鄂西物流圈和长江物流带。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6%。
科技服务业。发展方向:依托湖北科教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等。主要目标:新建50家左右重点实验室,力争到2015年达到150家以上。提升武汉工程设计产业总体规模,打造工程设计千亿元产业。
信息服务业。发展方向:促进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发展,加快构建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服务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信息服务业集聚区。主要目标:到2015年,力争全省信息服务业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20%。
商务服务业。发展方向:建成以武汉为中心、带动全省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商务服务网络。到2015年,力争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
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围绕扩大消费需求,把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重点促进商贸、旅游、文化、体育、房地产、家庭服务的繁荣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商贸服务业。发展方向: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商贸聚集区和全国性、区域性大市场,建设国内市场枢纽。主要目标:到2015年,力争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
旅游产业。发展方向: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省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5亿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3000亿元以上。
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突出荆楚文化特色,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全省支柱产业,努力将武汉打造成中部地区的文化中心,使湖北成为中西部文化强省。主要目标:到2015年,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体育产业。发展方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消费需求,促进体育产业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主要目标:到2015年,力争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左右,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房地产业。发展方向:推进住房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居民收入基本适应,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20%。新建住宅小区全面实行物业管理,老旧住宅小区的物业覆盖率超过80%。
家庭服务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家庭服务业,建立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目标:到2015年,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实现需有所供、难有所帮、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城乡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老年人口的3%。
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
拓宽服务业领域,支持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具有科教优势的动漫、通用航空和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动漫产业。发展方向:支持动漫企业自主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动画、动漫等,延长动漫产业链。主要目标:以武汉为核心,到2015年,实现动漫产业年产值达100亿元,力争跻身全国动漫产业第一方阵。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使其成为全省经济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主要目标:到2015年,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通用航空培训和综合服务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通用飞行器研发制造基地,总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左右。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方向:抢抓世界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不断加快全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步伐。主要目标:到2015年,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7亿美元。努力将湖北省打造成为我国知识流程服务外包重点基地,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重要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之一。
政策措施:促使全省服务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服务业“十二五”规划既是发展的规划,也是改革的规划。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又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引导,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凸显我省的综合优势,抢抓机遇,推动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开展服务业试点。以加快发展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为主线,创新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机制,推进武汉市江汉区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
继续推进示范园区创建。重点围绕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以服务业重大项目为支撑,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增强园区发展后劲,辐射带动全省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
积极开展企业分离试点。大力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改革,推进原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中分离发展现代物流、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投资服务、技术服务、科技研发、信息咨询、工业设计、检测检验、安装装饰、广告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强化“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落实对服务业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
加快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动全省知名品牌进入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等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扶持全省老字号企业申报“中华老字号”。
积极培育和引进人才。落实《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大力引进、培养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智力支撑。
推动服务业领域创新。大力培育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动漫、通用航空、软件与服务外包、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加快服务业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规划出台的背后
——对话省发改委副主任刘兆麟
遵循七个原则制定规划
提问:您能介绍下《规划》编制的原则吗?
刘兆麟:在《规划》编制中我们坚持了七个原则:

一是有利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则。立足湖北实际,在不放松工业发展的前提下,着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信息、现代商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我省产业配套能力和服务能力,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地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助推我省快速实现中部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原则。湖北是典型的工业偏重的经济结构,随着煤电等生产要素制约矛盾日渐突出,制造业转型升级压力越来越大。必须着力改造提升传统支持产业,突破性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内部行业之间、服务业和制造业及农业之间的互动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的原则。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不断提升和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旅游、文化、体育、社区、养老、商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拓展服务业新业态、新领域,促进服务业成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增长点。
四是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的原则。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拉动地方税收能力强的优势,推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加地方财力,提高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更好地解决就医难、上学难、住房难、就业难等突出的民生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五是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我们在编制《规划》过程中,着重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科学谋划服务业发展,优化全省服务业空间布局,促进全省服务业的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六是有利于改革开放和创新的原则。改革开放和创新是“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就需要进一步打破服务业领域市场分割、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消除所有制歧视,清理、修订或废止限制服务业发展的不合理规章制度;就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扩大开放就需要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社会事业等领域;就需要大力推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建立支持服务企业和民间组织“走出去”的服务平台,扩大服务贸易规模。创新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湖北科教资源优势,依托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壮大培育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七是有利于发挥我省比较优势的原则。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科技等服务业,真正让比较优势形成竞争优势,使我省服务业的发展继续领先中部,位居全国前列。
历时一年多  十易其稿
提问:您能介绍下《规划》出台的过程吗?
刘兆麟:省发展和改革委十分重视《规划》编制工作,从2010年4月组织专班,历时一年多,先后十易其稿。《规划》编工作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阶段。专题听取了15个省直相关部门规划编制意见,并广泛收集各行业“十一五”以来的发展情况;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了各市州关于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在武汉、宜昌、襄阳市等地开展调研,实地调查了一批服务业企业和重点园区,深入了解我省服务业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是认真组织起草阶段。在深刻学习领会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省市发展服务业经验和做法,深入分析我省服务业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发展目标,确定了我省服务业空间布局、重点行业发展任务及政策措施。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阶段。草稿完成后,2次分别与国家《“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相衔接,同时,与全省旅游、物流、金融、文化、体育、商贸等专项规划相对接;3次征求了15个省直有关部门、17个市州以及省发改委委内相关处室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组织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和专家评审会。对各方面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只要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文件依据,只要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发展,我们都予以采纳,并对《规划》进行了认真修改,尽可能地使《规划》做到内容全面、科学合理。
着重解决了三个问题
提问:《规划》的制定,着重解决了哪些问题呢?
刘兆麟:针对我省服务业发展现状,《规划》着重解决“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一是提出了总量倍增目标,解决规模不大的问题。《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万亿元新台阶,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部值比重达到43%左右,重点推进基础条件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金融、物流、信息、旅游、文化、商务等六大现代服务业产业。
二是提出了重点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解决结构不优的问题。在规划生产性服务业方面,不仅突出相关重点产业,而且还布局建设三条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在规划新兴服务业方面,突出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具有科教优势的动漫产业、通用航空、服务外包业,力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提出了错位发展的要求,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规划》着重提出了武汉市应该发挥龙头和核心作用,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大力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型生活性服务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襄阳、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壮大,以现代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增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其他城市承接中心、副中心城市的服务辐射,面向生产和城乡生活,扩大服务总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县域服务业因地制宜,培植各具特色的服务产业,围绕“一主三化”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向农村流动,大力发展农技、农机服务业,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